查看原文
其他

学科情报订阅 | 个人成果分析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23-10-24


发表了很多文章,

想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

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

想看看自己的学术成就如何?


图书馆搜索海量的中英文论文、会议和专利等数据,基于文章引文分析、共被引关系、量化指标分析等方法,搜索并汇总科研成果,分析学术成就,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帮助分析科研成果影响力。




在日常的科学研究中,会发表各种文章,例如期刊、会议等。从事科研工作一段时间,想知道科研成果如何,可以在各个数据库中搜索科研成果并进行汇总,还可以为科研成果进行分析,例如:通过期刊分析,看看发文偏好;通过关键词分析,看看研究重点在哪些方面。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发表文章众多,想看看自己的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与同行相比学术水平在哪个层次,可以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来量化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下面讲述其中的一个量化指标 p 指数:


一、 p 指数定义

2010年,G.Prathap提出使用 p指数代替(C2/N)1/3(C为论文总被引频次,N为发表论文总数),称为威望指数(Prestige Factor)或杰出指数(Prominence Factor)。而后,G. Prathap证明p指数属于绩效评价指标,对被引频次与平均被引率具有较高的平衡性。


对于引文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一篇文献来说,p 指数可以反映该文献的学术影响力,可称之为学术势能。p指数是从整体性来评价特定对象的,反映评估对象的整体学术能力水平,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和影响力。p指数越大,说明评估对象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二、 p 指数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p=(C2/N)1/3 ,(其中C为论文总被引频次,N为发表论文总数)。计算公式也可以演变为p=(C*(篇均被引频次))1/3,(其中C为论文总被引频次)。


计算科研人员的p指数,需要获得科研人员所有发表论文的总数和所有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将所有引用次数汇总成总被引频次,然后就可以和发表论文总数一起进行p指数的计算。

三、 p 指数计算案例

以某学院某老师发表的中文文章为例,将老师发表的全部中文文章列出,共发表文章172篇,然后在数据库中查询获取CSCD和CSSCI的引用次数,将所有引用次数加和,得到总被引频次,总引用次数为1818次,则计算得到篇均被引频次为10.6次(篇均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发表论文总数=1818/172)。


然后根据公式p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1/3 =(1818*10.6)1/3=26.8,计算得到某位老师的p指数为26.8。

四、 p 指数优势

p指数把反映质量的文章引用次数和反映数量的发表论文数综合在同一个评价指标中,综合评估科研水平的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更能满足科研评价综合性的需要,得出的影响力评价结果较传统的单指标分析法应更为合理。


p指数是由公式计算而得到的,不需要对评价对象的论文进行排序,只需要在数据库中获取评价对象的发文总量和引文总量即可,这使得评价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这更符合当前研究工作的数学化发展潮流。


p指数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可以有效的弥补h 指数缺乏灵敏度与区分度的问题。同时有助于识别出资历浅的高水平科研工作者。

五、 p 指数存在的问题

p指数计算使用的是论文的总引用次数,不能反映科研人员的引文分布情况,对高被引论文不敏感,而低引用论文的快速增长会显著影响p指数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表论文的引用数只增不减,p指数的计算中并没有考虑到时间问题,忽略了科研工作中的时间因素。



服务推广

图书馆情报研究服务团队借助图书馆海量的学科信息资源、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工具,为北京大学师生提供基于研究主题的学科文献资源的推荐与订阅服务。


如果你是博硕士研究生,当你准备学位论文时,图书馆可以针对你的论文选题为你推荐必读文献;我们也可以为你定期寻找和推荐与你的研究相似的最新文献;我们还可以为你提供你的学科的研究热点;你所在学科的机构发文量最新统计等。


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团队还可以提供开题前文献管理软件培训、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等)使用指导、PPT制作培训等。


如果您有上述相关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62753504

(周一至周五  8:00-11:30,13:00-17:00)

地址:图书馆203室

邮箱:chaxin@lib.pku.edu.cn



往期推荐

学科情报订阅 | 个人成果分析

学科情报订阅 | 相似文献推荐

学科情报订阅 | 开题文献推荐

学科情报订阅 | 院系发文分析

学科情报订阅 | 热点前沿追踪

学科情报订阅 | 开题文献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